赵宇飞 黑龙江日报记者 崔立东
凌晨一点,七台河矿区的夜被无边的寂静和冷意包裹,只有新铁煤矿井口的灯光,在暗夜中投射出一片警醒的光晕。崎岖不平的巡逻路上,一个坚毅的身影正带领着队伍,手电的光柱划破黑暗,仔细扫过矿区的每一个角落。他叫孔德国,新铁煤矿武装保卫部部长。冷风吹动着他鬓角的银丝,却吹不散他那军人般锐利的眼神。
35年了,从橄榄绿到矿工蓝,他守护的阵地变了,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忠诚与警惕却从未改变。在这片千尺井巷之上的土地,他就是职工们口中的“兵王”,一位用脚步丈量平安、用责任守护矿山的忠诚卫士。
“武保工作,就是和平年代的战斗,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孔德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991年,他脱下心爱的军装,来到新铁煤矿。从那天起,这片广阔的矿区就成了他的新“战场”。
新铁煤矿地处七台河矿区东部,新、老两个办公区相隔十几公里,范围大,管理难。担任武保部部长17年间,孔德国几乎把矿山每一寸土地都刻进了脑子里。哪里是监控死角,哪里是盗采高发区,他都了如指掌。在他的带领下,武保部累计查获各类侵害企业利益行为80余起,打掉隐藏的盗采窝点39处,为企业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数字的背后,是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一次,一个采区的电缆库深夜被盗。“电缆就是矿井的‘血管’,少一米都可能出大事!”接到报告,孔德国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领保卫人员,一头扎进茫茫夜色。他们循着微弱的痕迹,连夜巡查追踪。“这伙人,看起来熟悉地形,知道如何逃避打击。”孔德国一边分析,一边布置人员在几条可能的路线上设卡堵截。果不其然,凌晨一点,当盗窃者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准备销赃时,孔德国和他的队员们如神兵天降,将其人赃并获。
如果说抓现行靠的是“快”和“勇”,那么挖出“内鬼”则更考验“韧”与“谋”。有一次,井下主运输巷道有60米电缆架线不翼而飞,直接影响了主井机车的正常运行,安全隐患极大。“这肯定是内部人干的,而且是分批偷运!”孔德国敏锐地判断。在接下来的整整一周时间里,他白天在矿区四处走访,晚上则带着人反复查看监控录像,对可疑人员和车辆进行细致摸排。最终,他成功锁定了目标。在偷盗者将最后一批架线运出井口时,被蹲守多时的孔德国抓了个正着。面对如山的铁证,这个潜藏的“企业蛀虫”无处遁形,低头认罪。
面对不法分子的威逼利诱,孔德国从不退缩,他常说:“我曾是人民子弟兵,现在是矿山守护人,绝不能让国家的财产受到一丝一毫的损失!”
“抓贼”只是治标,孔德国深知,要从根本上杜绝偷盗行为,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体系。他是个爱琢磨、爱“较真”的人,决心要为矿山织起一张无形的“天网”。
借着公司“四个专项整治”工作的东风,孔德国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矿区创新建立起一套“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追责”的全链条防控体系。
对于火工品这种高风险物资的管理,孔德国更是“较真”到了极致。他结合多年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五不要”工作法:开锁不要单人、台账不要潦草、存储不要超量、放置不要混乱、库内不要铁器。这套方法,让火工品的管理质效得到极大提升,成为全公司推广的样板。
正是这份深入骨髓的“较真”,让孔德国不仅是一名冲锋在前的“战斗员”,更成了一位运筹帷幄的“指挥官”。他织就的这张“天网”,让心怀不轨者不敢铤而走险,有效遏制了矿区物资流失。
在很多人眼中,孔德国是不苟言笑、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但他心里明白,保卫工作的真谛,不仅是打击犯罪,更是服务职工、凝聚人心。
为了改变过去武保部门“管事就是板着脸训人”的刻板印象,他主动推行“十个一点”服务标准:从“笑脸多一点、言语柔一点”到“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再到“做事细一点、方法多一点”……他要求所有保卫人员,要用暖心服务去化解矛盾纠纷。
渐渐地,职工们发现,武保部的同志们工作态度更温和了,“现在去他们那儿办事,不仅认真接待,态度个顶个的热情、和气。”一位老职工感慨道。
在矿武保部的荣誉墙上,挂满了“全省内部安全保卫先进个人”“七台河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等闪亮的奖牌。当记者问起哪一项荣誉最让他珍视时,这位不善言辞的硬汉指向墙上一面写着“矿山卫士,职工福星”的锦旗,憨厚地笑了:“我最看重的,是大家伙儿私下说的那句话——有他在,我们安心。”
从保家卫国到爱矿戍企,三十五载春秋变换,从青丝到华发,孔德国换了战场,却从未改变那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如今,他依然像一名不知疲倦的“兵王”,日夜巡视在他的“阵地”上,用忠诚与担当,书写一名永不退伍的“矿山卫士”新篇章。
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