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农业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数智化发展,进而赋能农业气候韧性提升,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着重指出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提升农业应对气候变化韧性”。发展更具气候韧性的现代农业,减少气候灾害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增强农业气候灾害恢复能力,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这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并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催生了智慧农业发展新模式。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规划了我国发展智慧农业的重点举措,也为数智技术赋能我国农业气候韧性提升指明了方向。
增强农业气候抗风险能力
农业数智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通过技术驱动和创新赋能,为农业气候韧性的提升提供坚实支撑。智慧农业依托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可以精准实现气象预测预警和水土环境监测,增强农业对气候灾害的抗风险能力。通过数智化技术支持高产且抗逆性强的作物新品种研发,提高农作物对干旱、高温、洪涝和霜冻等极端气候的适应能力,增强农业系统的气候韧性。农业数智化技术的应用还推动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变革,通过数智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动态监测和实时调控,开展数智化决策和灾害快速响应,提升农业系统的气候风险应对能力。
农业数智技术应用能够优化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有效抵御气候灾害,为农业生产的增产、减损和提质提供重要保障。通过数智技术实现良种选育、精准灌溉和排水、精准施肥和用药,创造良好的作物生长微环境,提高农作物气候适应性,保障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性。农业数智技术应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与规模化,也有利于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和提高农业生产收益,从而增强农民采用农业数智技术装备的意愿与能力,形成“数智技术-增产增收”的正向经济互馈,最终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数智技术有助于构建资源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服务功能的稳定,提升农业的气候韧性。农业数智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智能化决策,优化农业生产过程,能够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农业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的压力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增强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生态韧性,实现农业的高效生态和气候韧性的协同提升。
推进农业数智化发展
以智慧农业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数智化发展,进而赋能农业气候韧性提升,符合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和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当前可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夯实农业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一体化和区域特色化的农业气候数智管理平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农田灌溉、排水等硬件条件,提升农业气象观测设备、农业传感器和农业数智整机装备等气候数智技术应用的场景条件。构建农业气候智慧综合管理平台,在整合的农业气候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和数智化决策平台基础上,构建全国一体化兼顾区域特色化的农业数智综合管理大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为农业气候韧性综合管理部门提供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调整的决策参考,强化数智化决策在农业防灾减灾和农业气候韧性提升中的作用。
二是加大数智技术研发力度,攻关气候风险抵抗型作物育种和农业气候智慧核心技术。制定中长期气候智慧农业技术研发目标,制定气候智慧农业和气候韧性提升技术研发路线图,构建农业数智技术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一批跨学科交融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气候智慧农业技术攻关实验室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提高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效率。定向研发抗逆种子和气候适应种植技术,重点研发抗高温、抗旱、抗寒、抗倒伏等能抵御气候变化冲击的作物品种,重点研发主粮作物气候韧性提升种植技术。重点攻关数智化气候管理农业硬件和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部分智能元器件和高精尖智能农机装备“卡脖子”技术,开发契合我国气候智慧农业发展现实的数据逻辑与核心算法。推进农业数智技术相关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持续赋能我国气候智慧农业技术进步。
三是优化数智技术推广举措,因地制宜制订不同作物的气候智慧型生产操作规程,适时制定国家标准和地区标准。制定农业气候数智技术目录与设备目录,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建设气候智慧农业或气候韧性农业示范区,示范展示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应用效果,分享技术应用经验,增强数智技术示范的辐射效应,实现气候智慧农业区域协同发展。多形式、多终端开展农业数智技术宣传,增强农户对于发展气候智慧农业、提升农业气候韧性的认同感与参与意愿,解决农户在应用气候智慧农业技术中的实际困难,降低技术操作门槛。
四是完善农业资金支持体系,健全农业数智技术推广金融服务和补贴体系。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和提升农业气候韧性的多渠道资金支持体系。设立旨在提升农业气候韧性的财政专项资金,通过公共投资和财政补贴等形式重点扶持低气候韧性地区农业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创新农业气候韧性金融服务体系,基于绿色金融和气候金融发展经验,开发旨在推广农业数智技术应用的专项贷款,满足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改造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更新智能农机设备装备的现实需求。优先补贴气候韧性农业设施设备,建立和完善数智化农业设施的补贴种类和补贴条目,促进农户气候韧性能力提升。
(马永喜 俞书傲,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院)
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